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通过了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》,其中提出,在能源、交通、水利、环保、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,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,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、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。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有了制度保障。
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表示,“稳增长有很多方式,有立马见效的,但也有些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。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就是后者。而且在能源、交通等传统垄断行业引入民间资本,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,发挥市场的作用。”
自去年以来,国家就力推PPP(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),而特许经营就是PPP的重要实现方式。但在PPP模式已被确立为地方政府化解资金压力重要抓手的情况下,由于缺少明确的法律规范支撑,社会资本进入市政、交通、水利、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进程仍然面临众多规范性难题。
“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可以看作推进PPP模式的重要制度设计,从某种程度来讲,办法是一个促进PPP模式发展的配套制度。”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。
《办法》提到很多具体措施,比如,完善特许经营价格或收费机制,政府可根据协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,并简化规划选址、用地、项目核准等手续。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机构可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,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。此外,允许对特许经营项目开展预期收益质押贷款,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,支持项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,发行项目收益票据、资产支持票据、企业债、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。
有关人士还建议加快特许经营立法进程,“缺少明确法律规范、合作前景难以预判,是让民营资本对特许经营和PPP模式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。此次出台的办法实际上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文件,建议进一步加快特许经营法的立法进程。”
目前河南、山东等多地政府都成立了城镇化建设投资引导基金,并以此吸引金融机构资金。
另据悉,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,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;决定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,更好服务和便利群众,以促改革、调结构,保持经济稳定增长。
(来源: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网站)